顾曲周郎

发布时间:2021-09-11 16:46:13      浏览量:

成语故事

       周瑜,字公瑾。生于公元175年,卒于公元210年,即建安十五年。他出身名门,少年与孙策结识,共谋大计,建安三年,周瑜重归孙策,孙策亲自出迎,于二十四岁时即封中郎将。二年后孙策遇袭身亡,周瑜苦心辅佐孙权,三十三岁火烧赤壁大破曹军,成就一代名将。

       周瑜又常被称为周郎,同样典出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,“是岁,建安三年也。策亲自迎瑜,授建威中郎将,即与兵二千人,骑五十匹。瑜时年二十四,吴中皆呼为周郎。”论到周瑜才干时,陈寿多次以“英隽异才”;“王佐之才”;“年少有美才”;“文武韬略万人之英”等词相称。周郎之才,更多为少年朝气,锐意进取自信飞扬的英霸之气。

       周瑜死后,孙权曾与陆逊谈论周瑜,“公瑾雄烈,胆略兼人,遂破孟德,开拓荆州,邈焉难继,君今继之。”东吴的王图霸业,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,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。

       按《三国志》记载,周瑜除胆略兼人、雅量高致外,还气度恢宏,雍容恢廓。孙策初亡,孙权“是时权位为将军,诸将宾客为礼尚简,而瑜独先尽敬,便执臣节。性度恢廓,大率为得人,惟与程普不睦。”诸将礼简时,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恭敬,因此有性度恢廓评语,仅与程普不和,但他折节下交,终令程普折服赞叹,“普颇以年长,数陵侮瑜。瑜折节容下,终不与校。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,乃告人曰:‘与周公瑾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。’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。”

       与人相交时如饮醇酒,最早就典出周瑜。而陈寿在《周瑜志》中提到的“曲有误,周郎顾”,则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常用典故。

相关成语
  • 首页
  • QQ
  • 联系电话
  •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