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汝于成
成语故事
张载是中国北宋的哲学家,在三十八岁时考中进士,先后做过几任地方官,因为他敢于直言,为人正直,触犯了上司,于公元1069年辞官回乡,长期在家读书治学。
张载的家乡地处穷乡僻壤,自然条件很差,生活很艰苦,但张载从不把这些放在心上,丝毫也没有动摇他那刻苦踏实,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。早在年轻的时候,他就悉心地研究过儒家经典《中庸》,总感到这部著作的道理讲得太肤浅,他就进一步去博览群书。每天清晨一起身,他就走进邻院的一间小屋,关起门来,足不出户。屋子里上上下下到处都挂着书,他终日独坐其中,埋头攻读;夜里,妻儿们早已入睡,张载躺在床上,还常常为一些学术上的问题熟思苦想,不能合眼。一有所得,便马上点起蜡烛,披衣下床,把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及时地写下来。
这样,他的学问日益长进,名声越来越大,远近许多青年都上门来从师求学。张载不分贫贱亲疏,总是循循善诱,努力帮助他们成就学业。他除了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耐心教导外,还经常抽空到附近各地走走,遇到学问上有造诣的后辈,他都会一见如故地倾心交谈,帮助他们早日有所成就。
公元1076年,张载还从自己潜心研成的哲学、历史著作《正蒙》中抽出两段话,写在书房东西两扇门上,这就是有名的《东铭》和《西铭》。在《两铭》中,他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治学经历时有一句话“贫贱忧戚,庸玉女(汝)于成也。”意思是说:贫穷低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,其实可以磨炼人的意志,用来帮助人达到成功。
玉汝于成指使经过磨炼而有所成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