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夫之
历史人物:历史上有关王夫之的成语
共贯同条:【出处】清 王夫之《石崖先生传略》:“涕笑皆神之所行,逡巡皆气之所应,固可于此得吾兄……共贯同条之精爽。”);insert into chengyu VALUES(
晨秦暮楚:清·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孟子·公丑下二》:“乃游士之失守者,唯恐不得为臣而蚤定臣礼,于是晨秦暮楚,无国而不为臣,无君而非其君。”
戴眉含齿:清·王夫之《石崖先生传略》:“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,抱余疚于泉台也。”
河决鱼烂:清·王夫之《读通监论·晋武帝》:“孰如近在汾晋之间,使我不轨之士民,教猱伥虎,河决鱼烂于腹心乎?”
即事穷理:清·王夫之《续春秋左氏传博议》:“有即事以穷理,无立理以限事。”
食荼卧棘:清·王夫之《老庄申韩论》:“老庄乱之也,然而心犹人之心,天下则已异乎食荼卧棘之天下矣。”
简傲绝俗:清 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卷三:“亡友文小勇有句云:‘人谁从问字,风不可开门。’于江西宗派体中自居胜地,而其荒凉寒苦之状,简傲绝俗之致,亦概可见矣。”
大人君子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中宗》:“庸人视之,如推车于太行之险,大人君子视之,一苇可杭之浅者也。”
孤秦陋宋:清·王夫之《黄书·宰制》:“行之百年,以意消息,中国可反汉唐之疆,而绝孤秦陋宋孤秦陋宋之丰祸也。”
膏粱纨绔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晋怀帝》:“晋武分诸王使典兵,晋不竞矣。彼皆膏粱纨绔之子也。”
德薄望轻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玄宗》:“大义不可易,显道不可诬,苟且因仍,无能改者,不容终隐于人心,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。”
触目警心:清·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大学·传第六章一》:“如为子而必诚于孝,触目警心,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。”
欢忻鼓舞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三国》:“故因名以劝实,因文以全质,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。”
连宵彻曙:清·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里仁篇》:“下至无赖子弟,投琼赌采,连宵彻曙,及至父母病,教他坐侍一夜,瞌睡便驱不去。”
龙跃虎踞:清·王夫之《夕堂永日绪论外编》:“至若泾阳先生,以龙跃虎踞之才,左宜右有,随手合辙,意至而词随,更不劳其拣择。”
体国安民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德宗》:“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,而晏体国安民之心,不可没矣。”
信使往来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陈宣帝》:“信使往来,礼文相匹。”
仁言利溥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后汉光武二十》:“仁人之言,其利溥如此哉!”
目空天下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隋炀帝》:“则亿而中,为而成,心无顾恤而目空天下。”
千金一瓠:清·王夫之《读书后》:“当其乱之难讫,天且萦纡以延衍之;极乎其终,天为尽,天情且息,犹未尝无千金一瓠之几。”
画疆墨守:清 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卷二:“唐初比偶……继以李杜代兴,杯酒论文,雅称同调,而李不袭杜,杜不谋李,未尝党同伐异,画疆墨守。”
难乎为继:清 王夫之《读通鉴论 汉元帝三》:“赵充国持重以破羌,功莫盛矣!二十余年而羌人复反,吾故曰:难乎为继也。”
吞舟漏网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秦始皇》:“宽斯严,简斯定,吞舟漏网,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?”
百喙如一:清 王夫之《孝烈传》:“唯习闻湘人之言,百喙如一者若此。”
诸若此类:清·王夫之《夕堂永日绪论外编》二六:“诸若此类,注所未及,讵可以非注所有,而谓为异说乎?”
袖中挥拳:清·王夫之《示子侄》:“其始无端,其终无谓。袖中挥拳,针尖竞利。”
枝末生根:清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卷下:“起承转收以诗……一篇之中,四起四收,非喏虫相衔成青竹蛇而何?两间万物之生,无有尻下出头,枝末生根之理。”
皂白沟分:清·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述而篇四》:此是圣学极至处,亦是圣学、异端皂白沟分处。
适如其分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高祖》:“权者,轻重适如其分之准也。”
画地成牢:清 王夫之《薑斋诗话》卷二:“诗之有皎然、虞伯生,经义之有茅鹿门、汤宾尹、袁了凡,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,有死法也。”
井然有序:清 王夫之《夕堂永日绪论外编》:“以制产、重农、救荒分三事……井然有序。”
千金之堤,溃于蚁壤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隋炀帝》:“乃举国家之事,不属之名义自持之清流,而委之以鄙贱干没之宵小,岂非千金之堤,溃于蚁壤哉?”
一发而不可收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隋文帝》:“乱败之及,一发而不可收也。”
